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在党建引领媒体融合改革发展上下功夫,立足区域发展定位着力讲好高质量发展“亦庄故事”,为区域营造了勇当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浓厚氛围,荣获2024年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坚持内容为王,讲好“亦庄故事”
2021年,经开区探索进行融媒体改革,6月底,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在尚亦城集团正式挂牌,承接经开区新闻中心融媒体中心的所有业务,成为北京市唯一一个以企业方式运营的区级融媒体中心。2022年,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获“北京市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并成功入选《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报告》全国100个典型案例之一。如今,经过3年多改革运行,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涌现出一批彰显亦城辨识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融媒产品,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多元化经营逐步形成规模。
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党媒“喉舌”作用,紧扣经开区中心工作,涌现出了许多优质的融媒体产品,讲出了更多贴近产业、贴近生活的“亦庄故事”,融媒内容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多个平台点击量持续创造新纪录,多件原创作品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
其中,《外国人在亦城》系列视频荣获新华社“国际传播突破奖”,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成为北京市唯一获得优秀国际传播大奖的融媒体中心;《看见·冬奥》获学习强国北京市区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一等奖;《新师傅——礼赞创新 致敬匠心》获第一届全国产行业职工微电影节一等奖;首次参评北京市专业报刊好新闻奖,便获7项奖项;北京亦庄澎湃号获“澎湃政务全国区县宣传榜第一名”。
融媒体改革启动后,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聚焦科技创新报定位,对《亦城时报》进行全面改版升级。2023年2月,《亦城时报》整版刊发《从ChatGPT看AI产业发展》,并在全媒体平台进行推送。“整版刊发这篇科技前沿新闻,非常及时,令读者受益,值得点赞!”有关专家评道。
“在我们与新冠疫情斗争的时间里,《亦城时报》就是大家伙儿心里最暖的光、最热的火、最浓的情”“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经开区的许多改革创新都会在《亦城时报》上及时展现,而企业的很多故事也在报纸上刊登,让职工感受到了区域的温暖”……经开区的企业职工和群众这样评价《亦城时报》。
炼成亦庄特色的“走在火线上的部队”
尚亦城第五党支部(融媒中心党支部)着力打造具有融媒体特色党建品牌,自“微信破万攻关小组”成立以来,从选题策划、创意排版、推发时间段、读者偏好等角度,生产出众多百姓喜闻乐见的“热点”。目前,可以实现每天至少有1条微信公众号新闻浏览量破万,尚亦城APP保持每日阅读量在5万次左右。“诚聘记者编辑!我在北京经开区融媒体等您。”融媒体中心招聘信息一经发出,就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求职者。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树立“能者上”的鲜明导向,已开展多轮“竞争上岗”,定期发布岗位空缺信息,由编委会统一出题、资格审查、组织面试(答辩)、公示结果,有效激发了融媒人才活力。同时建立了以融媒体学院为主、组织参加各级培训为辅的多渠道教育培训机制,已连续组织多名骨干职工赴央视、人民网等新闻机构学习锻炼。此外,还通过建立“优劳优得”绩效考核机制,分岗位、分类别进行多维度考核评价,引导、培养采编人员向全能型人才转型。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这样说。2023年6月,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搬入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园区。在这里,融媒体中心的职工们度过了第23个记者节。他们描述着职业生涯的记忆,分享着与北京亦庄的故事:“记者、记着,我会在未来的每一天一直去感受、记录这个城市的好!”“在我8年的播报生涯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审管执一体化’‘一证多址’‘证照联办’‘首席审批师’……一项项全市领先的突破性改革接踵而至,让企业居民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曾被火箭成功发射之后的相拥而泣所感动。在北京经开区作为记者外出采访的每一天,都在被这样一幕幕感动着,同时也为‘亦庄造’的自豪感充斥着……”